Areas of Focus
- 神经电生理信号检测与处理
- 神经康复领域的应用
Work Experience
- 2015.07-至今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Academic Background & Achievements
- 2011.09-2015.07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清华大学
Publications
- 高速度拼写与非侵入性脑机接口, 陈小刚, 王一军, 中西正树, 高小榕, 蒋子平, 高尚凯, 2015
- 基于高频SSVEP和sEMG的高速混合BCI系统, 崔红岩, 迟新一, 王磊, 陈小刚, 2023
- 仿生集成坚韧聚合物弹性体与导电水凝胶用于高度可拉伸、柔性电子, 刘翔, 陈晓飞, 迟新一, 冯祖建, 杨春芳, 高瑞, 李双阳, 张创年, 陈小刚, 黄平生, 董安杰, 孔德玲, 王伟伟, 2022
- eldBETA: 面向老龄化人群的SSVEP-BCI大型养老基准数据库, 刘秉川, 王一军, 高小榕, 陈小刚, 2022
- 滤波器组典型相关分析用于实现高速SSVEP脑机接口, 陈小刚, 王一军, 高尚凯, 蒋子平, 高小榕, 2015
- 结合高频SSVEP脑机接口和计算机视觉控制机械臂, 陈小刚, 赵秉, 王一军, 高小榕, 2019
- 使用SSVEP脑机接口控制7自由度机械臂系统, 陈小刚, 赵秉, 王一军, 徐圣普, 高小榕, 2018
- 基于高频SSVEP和sEMG的无校准混合BCI拼写系统, 张若晴, 董国亚, 李萌, 唐志华, 陈小刚, 崔红岩, 2023
- 基于同时调制亮度和运动的高频SSVEP-BCI系统, 李萌, 陈小刚, 崔红岩, 2023
- 优化刺激频率范围以构建高速高频SSVEP-BCI, 陈小刚, 刘秉川, 王一军, 崔红岩, 董建伟, 马瑞娟, 李宁, 高小榕, 2023
- 基于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神经调节提高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性能, 张尚根, 高小榕, 崔红岩, 陈小刚, 2023
- 基于同时调制亮度和运动的新型SSVEP脑机接口系统, 李萌, 李宁, 高小榕, 马瑞娟, 董建伟, 陈小刚, 崔红岩, 2023
- 基于增强现实刺激的SSVEP-BCI机器人抓取系统研究, 张尚根, 陈元芳, 张立建, 高小榕, 陈小刚, 2023
- 用于设计具有120个刺激的高速SSVEP-BCI的光谱密集编码方法, 陈小刚, 刘秉川, 王一军, 高小榕, 2022
- 基于脑机接口的符号数字模式测试的开发及其在健康老年志愿者和中风患者中的验证, 陈小刚, 胡楠, 高小榕, 2022
- 结合运动想象和交调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新型混合脑机接口, 迟新一, 万春晓, 王春燕, 张勇, 陈小刚, 崔红岩, 2022
- 基于增强现实刺激的SSVEP-BCI控制的人形机器人迷宫行走, 张尚根, 高小榕, 陈小刚, 2022
- 不同电流强度经颅交流电刺激对睁眼和闭眼静息态脑电图的影响, 王瑶, 侯培云, 李文静, 张明兴, 郑红亮, 陈小刚, 2022
- 结合基于增强现实的脑机接口和计算机视觉进行机械臂的高级控制, 陈小刚, 黄晓山, 王一军, 高小榕, 2020
- 在健康受试者中验证脑机接口版本的数字符号替换测试, 陈小刚, 胡楠, 王一军, 高小榕, 2020
- 使用计算机显示器的刺激频率和刺激波形对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陈小刚, 王一军, 张尚根, 徐圣普, 高小榕, 2019
- 使用交调频率的多类SSVEP-BCI的新型刺激方法, 陈小刚, 王一军, 张尚根, 高尚凯, 胡勇, 高小榕, 2017
- 通过利用跨个体信息提高基于SSVEP的脑机接口的性能, 袁鹏, 陈小刚, 王一军, 高小榕, 高尚凯, 2015
Awards
- 2015年: 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 2017年: 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
- 2020年: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入选者
- 2022-2023年: 连续2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生物医学工程领域)
- 2022年: IEEE EMBS最佳论文奖
- 2021年: 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 Publishing)“中国高被引文章奖”
- 2023年: 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优秀指导老师
- 2022年: 2022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优秀指导老师
- 2021年: 2021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个人特殊贡献奖
- 2020年: 2020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特殊贡献个人奖
- 2018年: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蒋大宗先生”青年论文竞赛一等奖
- 2015年: 第十二届全国医药卫生青年科技论坛基础组优秀论文奖
- 2019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第三届青年科技人员创新论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