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as of Focus
- 玉米种质资源演化的遗传基础
- 玉米优良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
- 比较功能基因组学
- 玉米分子设计育种
Work Experience
- 2007-2012 博士后研究,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
- 2012年至今 教授,中国农业大学
Academic Background & Achievements
- 2002-2007 博士,作物遗传育种,中国农业大学
- 1996-2000 学士,植物遗传育种,中国农业大学
- 2013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
Publications
- 玉米中Tin8介导的分蘖发育基因调控网络, 林中伟*, 2022
- 转座子插入导致了谷子驯化过程中自然脱粒性的丧失, 林中伟*, 2022
- 谷类中花青素色素的趋同丧失由同一MYB基因控制, 林中伟*, 2022
- 基因重复驱动了高粱芒的丧失, 林中伟*, 2021
- 玉米ZmCCT对光周期的反应由于转座子跳跃而相反, 林中伟*, 2021
- stiff1启动子中的大型转座子插入增强了玉米茎秆的强度, 林中伟*, 2020
- tin1基因保留了促进玉米分蘖的功能, 林中伟*, 2019
- krn1是玉米穗行数的主要数量性状基因座, 林中伟*, 2019
- 利用源自高粱virgatum和高粱bicolor的群体研究驯化和改良相关性状的遗传结构, 林中伟*, 2019
- 利用基因分型测序和改进的精细定位策略进行玉米F2群体的QTL定位, 林中伟*, 2018
- 玉米中Brachytic2基因的新等位基因可以有效改变植物结构, 林中伟*, 2018
- 玉米节根数的遗传结构, 林中伟*, 2018
- 谷类中Heading Date 1基因的平行驯化, 林中伟*, 2015
- 转座子元素插入扰乱了玉米淀粉合成酶基因SSIIb, 林中伟*, 2014
- 谷类中Shattering1基因的平行驯化, 林中伟*, 2012
- 高粱籽粒中单宁的存在由Tannin1的不同自然等位基因调节, 林中伟*, 2012
- 二倍体真核物种中染色体大小以平均长度为中心,具有保守的边界, 林中伟*, 2011
- TAC1是控制水稻分蘖角度的主要数量性状基因座, 林中伟*, 2007
- 水稻(Oryza sativa L.)种子脱粒起源, 林中伟*, 2007